一
SPD 处于发展黄金期
近年来,医疗领域政策频发,SPD 建设已进入黄金发展期。SPD 作为融合软件、智能硬件以及服务团队的复杂系统化工程,其发展趋势日益明朗清晰。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发布《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
从医院渗透率来看,据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开展医疗器械SPD项目的医疗机构约2200家,全国公立医院渗透率为18.69%;
从医院等级分布来看,据分会不完全统计,根据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中标项目医院信息公示情况,三级医院占比60.85%,其中三甲医院占比39.30%,医疗器械SPD管理模式在三级医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二级及以下医院占比达32.54%,医疗器械SPD管理模式正逐步向二级医院扩张;
从医院类别分布来看,据分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中国公立医院医疗器械SPD中标项目医院中,根据公示信息,综合医院占比77.81%,专科医院占比22.19%,医疗器械SPD管理服务模式依然以综合医院为主,并逐步向专科医院扩张,专科医院多以妇幼医院、肿瘤医院为主。
二
一个成功SPD 项目的三个关键部分
(一)医院SPD软件:以柔性化设计应对医院复杂场景变化
信息化系统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具备非常灵活的可配置性和可定制性。这样能够在医院不同地区、不同层级认知不对等,以及场景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快速满足医院现有流程的各种需求。简而言之,所选择的SPD软件系统应具备充足的柔性设计。
(二)SPD 智能硬件:按需综合评估选择及实现硬件与系统实时数据交互
随着精细化管理需求的提升,管理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增加,而信息化实现过程管理的难点在于数据采集。智能设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数据采集的补充,能够在不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精准记录各个环节的耗材过程数据。
智能设备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例如高值耗材柜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精准一物一码管理,但缺点是赋码过程对人工要求高,且当耗材体量大的时候,RFID 标签成本高,适用于高值精细到一物一码的管理;智能称重柜适用于低值耗材,能做到批号管理,优势是不需要对每一个商品进行重复赋码和扫码识别,缺点是很难做到单品序列号管理。引入智能设备需注意及时与软件系统达成数据互通,避免衍生出各种细分独立的硬件,降低成本。
(三)SPD服务团队:优化架构、完善制度与考核、持续培训以保障服务品质
SPD 项目往往需要引入服务团队,因为从高值 RFID 标签管理到低值手术套包管理,都涉及人员补充。在医院现有人员情况下难以达到精细化要求。
服务团队的核心是根据管理目标设置合理组织架构及人员数量,建立完善的团队管理制度和考核目标,包括内部管理和医院评价标准。
要对团队人员不断进行各类培训,提升团队归属感和能力稳定性,保证稳定的服务品质输出。
(四)SPD运营服务:建设价值
一是降低医保合规风险,通过与HIS联动,扫码消耗,医嘱核销,避免科室消耗溢库风险发生,避免错费与漏费;
二是加强成本控制,精准库存管理,避免积压,提高科室库存周转期,有效控制医院物资成本支出;
三是提升医疗质量,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医护人员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间接保障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
四是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采购、库存和配送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和管理成本,使物资流转更顺畅;
五是保障物资安全,对物资质量进行全流程校验管控与记录,实现从采购到患者使用的全流程追溯;
六是降低建设管理成本,通过供应商付费模式,使医院在供应链现代化建设上,资金投入可控。
三
SPD 建设的反思与拓展
(一)从医院视角到供应链视角
SPD 建设主要聚焦医院视角,存在不平衡问题。SPD 往往只考虑医院需求,很少关注供应商需求,导致医院管理精细化提升的同时,供应商成本大量增加。例如资质证照和数据录入等工作需供应商完成,随着服务医院客户增多,数据需求也更高。从单医院视角看,做精细化管理需投入大量人财物。因此,需要从更高维度寻找解决方案。
(二)构建信息化桥梁
SPD 的本质是供应链管理,目前模式只覆盖了医院一端。医院内部有各种物流关系和相应系统,而供应商维度也有 ERP、WMS、TMS 等系统,但 SPD 订单协同平台往往仅提供账号进行数据录入,未与企业信息化系统联动。
构建信息化桥梁可以实现诸多效果。例如,盘谷的优联系统连接医院和供应商,若两者打通,资质证照信息可自动从供应商 ERP 系统传到医院协同平台,再进入 SPD 系统;医院收货时,与供应商 WMS 系统打通后,可减少服务人员重复录入大量商品信息的工作。
供应商实现 RFID 标签管理后,与服务医院的 SPD 系统打通,医院无需重新赋码,可自动读取并关联映射条码管理数据;将人员前置到中心仓,可提高人员复用率,降低医院独立建设 SPD 的成本。
(三)向生产及平台维度延展
信息化桥梁可进一步向生产及平台维度延展。例如,在骨科手术套包管理中,若从医院端管理,要求供应商入院前填报录入套包耗材信息,易出错且风险大。若通过区域平台商与医院订单协同平台联动,可实现手术套包配置及数据标签一致化,减少配送商二次加工数据的工作,提高供应链效率。
从链的视角看,整个行业形成密密麻麻的蜘蛛网结构,效率较低。构建优联系统可形成闭环生态环境,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人员重复工作,降低供应链成本。
以上内容来自第十届医疗供应链大会四川盘谷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月霞《“聚链为网”—医疗器械供应链产业生态化管理》主题演讲。